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本科教學 >> 正文 電子信息工程 時間:2017年06月07日 17:39 點擊:[]作者: 電子信息工程 ★ 專業簡介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立于1993年,是我校辦學曆史悠久的理工科專業之一。近年來,專業建設穩步發展,已建成為具備一定規模、教學科研人才齊備、教學實驗條件完善、教學科研管理規範、具有鮮明特色的寬口徑專業。本專業建設有湖南省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同時與衆多知名企業建立了廣泛的校企合作關系,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實訓平台。辦學以來,本專業在電子系統設計、信息智能處理和通信電路設計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培養了一大批具有紮實電子信息技術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從事電子信息類工作的高級創新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 培養目标 本專業依據國家戰略新興産業等需要,開設電子信息系統設計、現代信息處理兩個專業方向,要求學生掌握電子信息技術相關的基礎理論及系統理論知識,具備數字及模拟電路設計開發能力、計算機軟硬件應用能力、電子信息系統設計及分析能力以及在本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在電子技術、信息處理、智能控制、計算機與網絡等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科學研究、産品設計、工藝制造、應用開發和技術管理的複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從事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服務等工作所需的數理知識和其他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 2、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備分析、應用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應用的一般方法,具有應用、集成及設計數字、模拟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4、熟悉信息産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 5、了解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發展動态和行業需要;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辦學成就 1、學科和師資建設成果豐碩。本專業經過多年的建設,師資力量得到較大提升,其中教授和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在讀博士生1人;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形成了智能信息處理和現代通信電路與系統設計兩個穩定的研究方向。教師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及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和Neurocomputing等多個國際主流SCI期刊和會議中發表100餘篇高水平論文。 2、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成績突出。本專業教師為電子電工創新基地負責人,專門培養本專業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挑戰杯、程序設計競賽、嵌入式物聯網大賽、智能車設計大賽等學科競賽,成績斐然,獲得多項國家級和省級大獎。 3、學生深造和就業質量好。多年來,本專業學生考取研究生比率高、考取學校較好,每年都有畢業生考取電子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等名校的碩士研究生。學生就業去向主要涉及信息通信、電子技術、智能控制、計算機與網絡等領域和行政部門,主要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科學研究、産品設計、工藝制造、應用開發和技術管理等,就業層次較高,待遇教好。 ★學制與修業年限 1、學制:4年 2、修業年限:3-6年 ★主幹學科與核心課程 (1)主幹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2)核心課程: 高等數學A、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電路分析、信号與系統、模拟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數字電子技術、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原理、數字信号處理、高頻電子線路、電子線路CAD、EDA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等。 上一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下一條: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