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本科教學 >> 管理制度 >> 正文

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


 

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 
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
 
        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幹意見》(教高[2005] 1号),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全省普通高等學校今後一個時期進一步加強教學工作,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強化教學質量意識
    1、高校要堅持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根本任務、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的意識,牢固确立教學工作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教學投入的優先地位;正确處理發展規模與辦學質量、效益之間的關系,教學與科研、社會服務之間的關系,教學工作與學校其他工作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加強教學工作,構建具有先進教學理念、現代課程體系、科學培養模式和完善的質量保障制度的有效的教學運行機制,着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強化教學質量意識,建立健全教學工作責任制。高校的黨政一把手要做名副其實的教學質量第一責任人,深入教學第一線,抓教學質量,不斷推進學校的教學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把質量意識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學校各職能部門要進一步增強為教學服務的意識,圍繞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這一根本任務,主動地、創造性地為教學工作服務。學校要建立定期研究教學工作的制度,每學期召開兩次以上黨政領導聯席會議,專題研究教學工作。要明确各職能部門和各級教學單位的職能職責,把保證教學質量的責任分解落實到各職能部門、各級教學單位和各項工作中。
   二、切實加強教學基本條件建設
    3、高校要調整經費支出結構,切實加大教學投入。學校學費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學的經費不得低于25%,用以保障教學業務、教學儀器設備維修、教學差旅等教學開支。要大幅度增加實踐教學專項經費,保證實踐教學必需的經費開支,保證實踐教學經費專款專用。省教育廳将定期檢查各高校教學經費投入情況,并将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布。
    4、進一步加強教學實驗室建設。“十一五”期間,省裡将啟動新一輪基礎課教學實驗室合格評估工作,并重點建設50個機制靈活、開放共享、各具特色的省級基礎課示範實驗室,力争建成一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對已有的省級基礎課示範實驗室實行滾動淘汰制管理,對評估不合格的,取消省級基礎課示範實驗室稱号。各高校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充實和更新基礎課實驗室和專業課實驗室的儀器設備,使生均儀器設備值達到教育部規定的标準,并創建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力争實驗課開課率達到100%。
    5、切實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高校要認真制定并落實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規劃,充分利用校内外資源,不斷拓展校際之間、校企之間、高校與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推進産學研結合,保證每個專業都有滿足教學需要的實習實訓基地,并不斷改善實習實訓基地的條件。高校的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要向本、專科學生開放。“十一五”期間,省裡将評選出200個省級優秀實習教學基地。
    6、積極推進教學信息資源建設與共享。按照“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則,建設教學信息與教學參考書數據庫,重點專業與特色專業、重點學科數據庫和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庫;建好湖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化圖書館,構建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益的教學文獻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教學信息資源的共享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
    三、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7、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健全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各高校要根據本校發展規劃,結合學科和專業建設的需要,制定好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完善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從事助教工作制度,充分發揮老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下大力氣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建立新教師上崗前培訓制度,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切實做到新教師“先培訓,後上崗”;完善教師繼續教育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更新知識和提高教學能力;嚴格開課制度,對教師新開課和開新課要從嚴把關,保證教學質量。大力提倡專家、教授為本、專科學生講授基礎課,鼓勵名師上講台,積極聘請國内外著名專家承擔講課任務或開設講座,保證大批優秀教師工作在教學第一線。
    8、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各高校要通過有效的管理機制和政策導向,促使廣大教師加強師德修養,模範地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增強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嚴謹治學,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
    9、建立健全教師教學工作激勵機制,提高教師主動承擔教學任務、探索教學規律、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促使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選拔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帶頭人、安排教學任務等方面要引入競争機制,激勵廣大教師注重教學研究,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職務評聘、評獎評優中,切實做到教學與科研、教學帶頭人與科研帶頭人、教學成果與科研成果一視同仁。要加強對教師教學業績的考核,把教師教學工作的業績作為聘任(晉升)教師職務、确定津貼的必要條件,收入分配應向一線教師、特别是教學業績突出的教師傾斜。
    制定并嚴格執行教學事故責任認定與處理辦法,嚴格課堂教學紀律,對教學态度較差或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反映強烈的教師,不應繼續聘任其從事教學工作。
    自2006年起,每三年評選一次“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并予以獎勵。各高校也要建立教學獎勵制度,開展教學名師和優秀青年教師評選活動,大力表彰獎勵在教學一線中業績突出的優秀教師。
     10、完善教師職務評審和聘任機制。教師的首要職責是教學,在教師職務評聘中要加大教學責任和教學業績的權重,把教學質量作為衡量教師工作業績的主要标準。對主要從事基礎課和實踐教學的教師,按照“指标單列,集中評審,注重教學實績”的原則進行職務評聘。要嚴格執行“教學工作一票否決制”,教學工作量不足或教學質量達不到學校規定要求的教師不得晉升高一級技術職務,并可以高職低聘。要切實落實教授、副教授為本、專科生上課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學年至少要為本、專科生講授一門課程,連續兩年不講授本、專科課程的,不得再聘任其擔任教授、副教授職務,可轉評、轉聘為研究系列職務。為加大教學工作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中的權重,學校分管教學工作的負責人應擔任學校職務評聘委員會副主任,教務處長應是職務評聘委員會委員。
    四、不斷提高專業辦學水平
    11、加強專業建設和調整。高校要深入進行調查研究,準确判斷和把握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圍繞産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結合學校自身的辦學優勢和發展定位,設置和調整專業,優化專業結構;加快發展與高新技術産業、支柱産業、優勢産業相關的專業,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重點建設具有行業特色、區域優勢和市場前景看好的專業,努力形成品牌特色專業;探索建立行業、企業參與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新機制,在各自的科類和層次中形成辦學特色,提高辦學水平。
    12、理順專業設置管理體制,落實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自主權。省教育廳将加強對高校專業設置的宏觀調控、指導和管理,引導學校做好專業設置和專業調整改造工作。各高等學校要認真制定專業建設和發展規劃,新設專業要進行充分的人才需求預測和可行性論證,并切實加大投入,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對已有的專業要重新審視并制定科學的培養方案,把拓寬專業口徑與靈活設置專業方向有機結合。
    繼續開展新專業辦學水平評估,對不合格的專業堅決予以撤銷。對不符合市場和社會需求、就業率連續兩年不足50%的專業要嚴格控制招生規模,就業率連續三年不足30%的專業要減少甚至停止安排招生計劃。
    13、加強省級重點專業建設。“十一五”期間,省裡将按照滾動管理的模式,新建100個省級重點專業,各高校要按要求落實建設資金;對已有的省級重點專業實行滾動管理,對辦學水平不符合規定要求的,撤銷省級重點專業稱号。各高等學校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和條件,選定和努力建設好本校的特色專業。
   五、積極推進教學改革
    14、繼續實施“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新世紀教改項目計劃”。研究和制定全省高校教學改革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教改課題的申報、推薦、評審、經費資助、中期檢查、結題驗收、獎勵等辦法,加強教改項目的規範化管理。
    “十一五”期間,省裡重點資助100項具有全局性指導意義的教改研究重大課題,适當資助300項一般課題。
    各高校要制定本校的教改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
    15、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内容改革。推進國家、省級、學校三級精品課程建設,“十一五”期間,省裡重點建設200門省級精品課程,并力争建成50門國家精品課程,面向全省高校開放共享,提高精品課程建設效益。各高校要制定課程和教學内容改革的總體方案,把課程建設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基礎工程來抓,加強校級精品課程建設,不斷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内容。
    16、建立健全教材編寫、評價和選用制度,确保高質量教材和最新科技成果進課堂。高校要建立教材準入制度,優先選用适應新世紀教學改革要求,内容新、水平高、特色突出、實用性強的精品教材;組織編寫緊跟科技進步、瞄準國際水平、反映區域特色的優秀教材;積極開發多媒體立體化教材;引進反映學科發展前沿的國外優秀教材,本科專業課程中,至少有兩門以上的課程采用國外優秀教材作為專業教材或參考教材。發展迅速、應用性強的課程,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質量教材比例應達到課程所用教材的60%以上。
    17、要把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大力提倡啟發式教學、讨論式教學、案例教學、研究性教學等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鼓勵和支持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繼續開展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大學外語等學科性競賽。高校要建立學科競賽激勵機制,為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18、推進教學管理制度創新和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創造條件推進彈性學制和學分制改革,突破制約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擴大學生選擇專業、課程和教師的範圍,營造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學習環境。提倡校際之間課程互選,教師互聘,學分互認,全方位實行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益,同時使學生感受不同的學術氛圍、教學風格和受到不同的校園文化熏陶。
    19、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着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完善政策導向,保證高水平教師從事實踐教學;構建和優化實踐教學體系,針對各學科專業對實踐教學的具體要求,改革實踐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使含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的課程逐步達到實驗課程總數的80%以上;促進實踐教學資源開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率,提升服務質量,滿足學生需求;切實加強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等實踐教學環節,完善實踐教學考核辦法,保障各環節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強化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指導、中期檢查、評閱、答辯全過程的規範管理,加強畢業設計(論文)與科研和社會實踐的結合,提高畢業設計(論文)水平,确保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要突出抓好學生實習,保證實習時間、實習場地、實習經費、實習指導教師“四落實”;建立和完善校、院(系)兩級學生實習工作責任制,确定專人負責,把責任落實到人;完善學生實習工作方案,明确實習目标、内容和要求,制定實習工作考核指标體系,切實加強對學生實習及其效果的檢查、監督和考核。
    20、加強教學理論研究和試驗。各高校要充分發揮本校高等教育研究所(室)的作用,整合本校的教學研究資源,組織、指導和支持廣大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改革試驗,推廣優秀的教改研究成果。切實加強教研室建設,健全教研室的工作制度,定期開展教研活動。
    六、強化教學管理和完善質量監控體系
    21、高校要嚴格執行國家和省裡關于教學管理工作的有關規定,把嚴格管理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做到依法治校、從嚴治教。
    建立和完善教學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推進教學管理制度化、規範化。
健全教師教學工作制度,規範教師社會兼職和校外活動,規範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考試、教學檔案等各個教學環節的管理,促使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認真備課和準備教案,精心組織教學過程,形成良好的教風;要明确教學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促使管理人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管理和服務工作中,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堅持學校領導和教學管理人員聽課制度,分管教學的校領導和院(系、所)領導每月聽課2次以上,其他校領導和院(系、所)領導每學期聽課4次以上,教學管理人員每學期聽課8次以上,以便切實掌握教學情況,及時解決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改進和加強學校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22、加強教務處和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各高校要選拔德才兼備、懂教學管理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學管理崗位,認真配備好教務處和各院系的教學管理人員;專職教學管理人員的數量應與辦學規模相适應。新進的教學管理人員必須具備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曆并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要加強對教學管理骨幹的培養培訓,每三年系統輪訓一次。要保持教學管理隊伍的相對穩定,各高校要制定有關政策,切實解決好教學管理人員的待遇問題,使他們能集中精力做好教學管理工作。要加強教學管理手段現代化建設,構建高效共享的教學管理網絡平台,促進教學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提高管理效率。
    23、建立健全省、校、院(系)三級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完善省級教學質量評估指标體系,堅持新專業辦學水平評估、畢業設計(論文)抽查制度,進一步推進“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和“專科學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并将評估結果作為學校增設專業、确定招生計劃、進行資源分配等的重要依據。高校要定期對各院系的教學工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查評估,完善本校教學質量保障和監控機制。
    24、切實規範獨立學院的教學管理。各獨立學院要認真貫徹教育部《關于規範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幹意見》(教發[2003] 8号)和省教育廳《關于加強獨立學院教學工作,切實保障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湘教發[2004] 61号),建立健全相對獨立的教學管理與運行體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與生源質量和辦學水平相适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質量評價标準,在與舉辦高校充分共享教學資源的同時,切實加強自有教學設施和師資隊伍的建設,獨立組織教學與學生管理。舉辦高校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對獨立學院教學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尤其要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切實保證獨立學院的教學質量。
 




上一條:77779193永利教研室工作管理辦法

下一條: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