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學生工作 >> 學生活動 >> 正文

心想往之,行将必至——“學習校園之星”(提名獎)萬佳林風采展示


校園之星特輯

心想往之,行将必至

——“學習校園之星(提名獎)萬佳林風采展示

 

萬佳林,中共預備黨員,是3044永利集团2020級通信工程1班學生,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77779193永利冠代特優獎學金,獲評為77779193永利三好學生軍訓優秀個人。主持校級創新實踐項目1項,參與省級項目1項。發表EI檢索會議2第一作者,發表EI檢索會議1第二作者。在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4項,省級獎項12項,校級獎項若幹,目前推免至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圖為萬佳林在緊張學習間隙找尋片刻休憩

 

博學,在知識的海洋遨遊

從踏入校園的那一刻起,萬佳林便為自己的大學生活做好了規劃,設立了階段性目标,并将心中的理想化為前進的動力,腳踏實地,砥砺奮進。數學課一絲不苟、靈活思考,令師生敬佩;英語課專心緻志、惟妙惟俏的朗讀常常引來陣陣喝彩。他還善于思考,對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能舉一反三,遇到困難迎頭而上,不解決問題絕不罷休。

在班級裡,他刻苦學習專業知識,認真聽講,成為同學學習的榜樣。正所謂有付出就有回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平均學分績點3.81,專業排名第二,綜合排名第一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77779193永利“冠代特優獎學金”

笃行,實踐出真知

除了學習科學知識,他還積極地将學到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通過層層考核,他成為電子工作室一員。抱着為學校争光以及鍛煉自己的想法,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工作室好好學習,取得一番好成績因此,一旦有空餘的時間,他都會泡在工作室。工作室暑期培訓剛開始時,完全聽不懂老師和學長所講授的知識點,所幸在其他同學和朋友的鼓勵下才能堅持下來。談及印象深刻的場景,萬佳林清楚地記得當時在工科樓大廳調試無人機的場景,那是汗水和知識的交織。暑期的炎熱阻止不了他們的學習熱情,緊張但充實的訓練貫穿了他的整個假期,幸好所獲得的成果是喜人的,他的編程能力以及解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經過選拔,他代表77779193永利參加了多項比賽取得了優異成績:第二十四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CRAIC)全國總決賽二等獎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非數學組)二等獎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非數學組)三等獎第十九屆“博創杯”全國大學生嵌入式人工智能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H 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一等獎2022 年第十五屆“認證杯”數學中國數學建模網絡挑戰賽三等獎第四屆湖南省大學生智能導航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2022 年湖南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二等獎第九屆“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 5G 技術大賽湖南省本科 B 組二等獎TI杯2023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二等獎2023 年第十六屆“認證杯”數學中國數學建模網絡挑戰賽一等獎第十屆“大唐杯”全國大學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大賽信息通信工程實踐賽湖南省本科 B 組一等獎第十四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湖南賽區嵌入式設計開發大學組三等獎2023 年第十八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華南賽區電能接力組三等獎湖南省第十八屆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三等獎

 

 

圖為 湖南省第四屆大學生智能導航科技創新大賽現場

 

圖為 2023年TI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現場

攀登,向科研頂峰

在學術科研上,他積極攀登,大二期間獨立撰寫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申報書《基于無人機視覺的大型儲油罐缺陷檢測于建模》獲得校級立項發表了1EI會議論文UAV indoor multi-point localization based on optimal path planning第一作者。同年他跟随老師做項目《基于特征分析和預測模型的古代風化玻璃分類研究》培養了自己檢索文獻閱讀分析文獻的能力,讓他對科研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項目産出1EI會議論Identification of ancient glass artifacts based on FLDA第一作者并借此機會參與國際會議,對論文内容做了口頭報告,這一經曆拓寬了他的視野,也鍛煉了他的英文表達能力。大三期間,他繼續鼓足幹勁,撰寫了《基于視覺SLAMUAV-UGV協同搜救系統研究》獲得省級立項,作為第二負責人參與了項目工作,目前項目正在開展中。

漫漫科研路,他始終堅信“道阻且長,行則将至;行而不辍,未來可期”。

跋涉,于人間煙火

在生活上,他心裡一直懷着一顆感恩的心。

在進入學校的一刻起,他就成為了注冊志願者中的一員。大一暑假,他參與了小學支教活動家鄉的紅官村小學教書,與孩子們同吃一鍋飯。雖然條件艱苦,但是看到小朋友們那期盼的眼神,天真活潑的性格,就讓他覺得很值得。十天的支教讓他成長了許多,學到了從課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切身經曆了社會交往的過程,感受了其中的快樂和憂傷。雖是短短的十天,但這卻是他人生當中難忘的一段經曆,啟迪着他在今後的人生路。

“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他一直堅守着服務群衆的初心,參與志願活動,在矮寨志願服務活動中,他擔任志願者,為遊客指引道路,在景點保證人民群衆的安全。在“小清河”環保志願活動中,他清理河道垃圾,為河流守健康,還給河流一個美麗的環境。在志願獻血活動中,他為生命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心想往之,行将必至,隻要肯登攀,萬水千山隻等閑!正如中科院的黃國平博士在他的畢業論文緻謝當中所“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這份博士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人後的苦尚且還能克服,人前的尊嚴卻無比脆弱……我也記不清有多少次因為現實的壓力而覺得自己快抗不下去了,這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讀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沒有黃博士那樣的高學曆,也不像他那般就職于名企求學十餘載,萬佳林隻求能夠以黃博士為榜樣努力把書讀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時刻牢記學校“以人名校,以業報國”的校訓,為學校争光,以自己無限的熱情建設祖國。


(審稿責任人:張華)

 




上一條:心之所向,何懼道阻且長——“創新創業校園之星”(提名獎)黃晶風采展示

下一條:堅韌不屈,築夢未來——“勵志校園之星”周福清風采展示

關閉